回首頁與我們連絡
教學資訊 學術活動 醫檢新知 衛教專區 推薦網站 檢查結果解讀 各組介紹
 
 
 

血液的一般檢查

血液的成分包括血球和血漿。血球又分為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等三種。血漿主要的成分為水分(九○~九二%)、蛋白質(六~八%)、電解質及無數種溶於其中的特殊化學物質。對於這些個別成分,我們可以利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加以檢驗。

* 紅血球數(RBC)

紅血球為直徑七微米(μ)呈雙凹圓盤狀的血球。紅血球含有血紅素,可以輸送氧氣,且因而呈紅色。對於紅血球的常規檢驗,一般包括紅血球計數、血紅素濃度和血比容三種。現在,大部分的檢驗室均使用自動化細胞計數器來檢測。

檢測血液中含有多少紅血球的檢查,稱為紅血球計數。成人男性每1mm3的血中,即含有四百五十萬~五百七十萬個紅血球。在青春期以前,男女性紅血球的平均數目幾乎沒有差別;但青春期以後,女性要比男性來得低,平均為三百八十萬~五百萬個。無論男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紅血球數會略有減少。

紅血球數減少時稱為貧血,增加時則稱為紅血球增多症或多血症。關於貧血與紅血球增多症,請參照下面血紅素濃度一項的敘述。

* 血紅素濃度(Hb)

血紅素是由亞鐵離子和呈紅色的血球蛋白相結合而形成的。其主要功能,是將血循環中的氧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因此,血紅素減少時,組織就會缺氧,引起疾病。血紅素濃度即是單位體積內的血紅素量。成人男性血紅素的正常值為13.0~18.0 gm/dl,女性為11.0~16.0 gm/dl。

血紅素濃度降低的狀態,稱為貧血。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可以引起貧血症,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身體中構成血紅素成分之一的鐵離子不足(即缺鐵性貧血)。除此之外,各種全身性疾病亦可能併發貧血的現象。診斷貧血時,要同時測定紅血球數、血紅素濃度和血比容,並且檢查紅血球是變大(大紅血球性貧血),或是變小(小紅血球性貧血)。另外,尚需區分紅血球中血紅素的含量:是相對性地減少(低血紅素性貧血),或是正常(正血紅素性貧血),才能進一步鑑別診斷貧血的原因。

血紅素濃度增高的狀態,稱為多血症,較貧血症少見。

* 血比容

紅血球在血液中所佔之比率,稱之為血比容。成人男性之正常值為四○~五四%,女性為三五~四八%。貧血時血比容減少,多血症時則增加。

血紅素濃度及血比容測定,都是估算它們在血液中的總量;如果測量一定數量的紅血球之大小並加以平均,即為平均紅血球容積(MCV),可以檢查個別紅血球的大小。

*白血球計數(WBC)

白血球約為紅血球之一﹒五倍大。其外觀與紅血球不同,細胞質呈透明或白色,並且可以作變形運動。其主要的功能為負責處置入侵的外來物││病菌和異物。因此,血液中的白血球數目如果減少時,就容易被病菌感染而生病。

正常成年人每1mm3的血液含有三千八百~一萬個白血球,平均約六千個。必須再次強調的是,採血的部位不同時,其白血球的數目也會稍有差異,例如靜脈血中所含的白血球數就比耳垂毛細血管中的白血球數稍少,在解讀檢驗數值時需加以注意。嬰幼兒的白血球數一般比成年人高。測定白血球與測定紅血球數一樣,都是使用自動化細胞計數器。

當身體某個部位受到病菌感染、發生炎症時,病灶處會消耗大量的白血球。為了要補充血循環中的白血球,新的白血球不斷的於骨髓中生成,血液中的白血球數就會增加;這些白血球大部分是發育成熟的,也可能有少部分是不成熟的。當罹患白血病(俗稱血癌)時,白血球的生成機轉失控,因此而導致大量增生不正常的白血球。

* 周邊血液像

白血球包括數類細胞,正常人血液中主要的白血球有:嗜中性白血球、嗜酸性白血球、嗜鹼性白血球、單核球及淋巴球等。正常時,這些血球在血液中呈現一定的比例,嗜中性球約佔六○、淋巴球約佔三五>%、其他類細胞則很少。當病人生病時,其比率就會發生變動,甚至於出現不成熟的血球細胞或白血病細胞。因此,除了檢測血液中白血球的總數外,還必須同時分析各類血球所占的比例。

周邊血液像的檢查方法,是將血液塗抹在玻璃片上,經過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以判定各類白血球的形態及其所占的比例。此種檢驗方法雖已漸漸被自動化細胞計數儀所取代,但形態學的檢查人工作業仍較可靠。

*血小板計數

血小板之大小只有紅血球的五分之一左右,其主要功能為抑制出血(止血)。男女性之正常值沒有明顯的差異,健康人血液中之含量為十三萬四十五萬個。

血小板的數量減少時,容易引起出血傾向,可見於各種血液疾患。比較少見的情況是,罹患慢性白血病的病人有時其血小板的數量呈顯著增加,但也能出現出血傾向。血小板數正常但其功能若發生異常,也會有出血傾向。

出血時間(BT)

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並不會凝固。當血管受到損傷,血液流出血管外,損傷處的血液就會自行凝固,以制止血液持續流出(止血)。止血現象必須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等三種要素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其中任何一種要素如果發生異常,都會降低止血功能,導致出血不止。

出血時間,是指測定皮膚毛細血管被刺破以後到自行止血所需的時間。一般的檢查方法,是以針刺耳垂使其流血,再觀察止血所耗費的時間。在正常狀態下,健康人約在一~五分鐘內就可自然止血。這種檢查,主要是針對毛細血管和血小板兩種要素,如果它們發生異常,出血時間將會延長。導致出血時間延長的疾病如下:壞血病(維生素C不足所引起的疾病)、毛細血管病變、血小板減少症,以及血小板功能障礙等。

* 凝血酉每原時間(PT)

為檢查血液凝固功能是否正常的方法之一。在欲檢測的血漿中加入一定數量的試劑,幾秒之後,用儀器觀察有無白色纖維蛋白塊出現。這種檢查並不能完全檢驗出血液凝固的異常,還需要施行其他特殊的凝固檢查。凝血?原時間檢查不但可以檢查出血傾向,還可以用來判定治療血栓性疾病(例如心肌梗塞等)所使用抗凝固藥物的療效。此外,以凝血?原為主的凝血因子是由肝細胞製造的,所以也被用於檢查肝功能。當肝功能不好時,凝血?原時間會延長。

凝血?原時間的測定,可因使用的試劑不同而多少有些差異,但大部分是在十二~十六秒之間。如果時間延長,則表示有出血傾向。

*血液凝固功能與血液凝固有關的凝血因子有很多種。除了鈣離子外,包括很多具有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質(促凝血酉每),其中最主要的是凝血酉每原(凝血酉每的前體)。血管破裂或血液本身的特殊活化物質受到破壞的結果,是形成凝血?原活化因子,之後此活化因子會促使凝血?原轉變為凝血?,然後在十二~十六秒中引起纖維蛋白原分子聚合成為纖維蛋白絲,進而形成血凝塊。

* 血沉(ESR)

血沉,全名為紅血球沉降速率,是將血液與抗凝血劑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吸入檢測專用的玻璃管內,並垂直豎立一小時後,觀察紅血球沉降到多少mm。成人男性的正常值為一小時約10mm,女性則為>20mm。

血沉值增加時又稱血沉加快。當病人血液中的纖維蛋白質和免疫球蛋白含量明顯減少時,血沉速度會變慢,使血沉值降低。女性在輕度貧血、妊娠的後期或月經時,血沉可能增快;高齡者也常發生血沉增快的情形。血沉增快時,暗示身體某處可能發生異常,必須做進一步的檢查。從前,肺結核的治療過程中,常利用血沉的檢查來監測療效,目前已有其他可靠的監測方法,其利用率已經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