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與我們連絡
教學資訊 學術活動 醫檢新知 衛教專區 推薦網站 檢查結果解讀 各組介紹
 
 
 

惡性腫瘤的檢查

惡性腫瘤的最後診斷需依靠直接從病灶部位採樣(切片或手術切取之腫瘤組織),染色後在顯微鏡下做病理組織學檢查,並藉以作為進一步治療的憑藉。

臨床上,一般是透過影像學檢查(X光、超音波、CT、MRI等)和內視鏡檢查等,來推斷腫瘤病灶的所在,然後用穿刺或鑷夾來採取病灶組織做病理生檢。但是,這些檢查很麻煩又費時,常給患者帶來痛苦與不安,因此醫師通常會先為患者安排血液和尿液的各種檢查。

*病理組織學檢查(病理檢查) 以臟器、組織、細胞等形態變化為依據所進行的檢查,稱之為病理組織學檢查。一般概分為三類:病理解剖(對病屍之檢驗)、外科病理檢查(透過手術或穿刺採取組織的活體切片組織檢查)及細胞學檢查(根據脫落細胞團的變化所做的檢查)。

*活體穿刺切片用類似注射器的長針刺入體內或臟器內,取出細長組織條,或用強力負壓吸出組織的方法。只用針刺,不必大費周章地切開皮膚及臟器,大幅減輕患者的痛苦。但必須注意,穿刺深部柔軟臟器(肝、腎)時,要慎防內出血。

* 細胞診斷、組織學檢查(組織診斷)

將黏膜表面剝離的細胞(黏膜、痰等)塗於玻片(抹片)上,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以檢出不正常或疑似癌的細胞,稱為細胞學診斷(正確名稱為剝落細胞診斷)。抹片細胞學檢查因取樣容易,病人也不痛苦,因此近來被廣泛用於子宮頸癌或肺癌的大量篩檢及早期防治。

以細胞學檢查發現可疑細胞但又無法確診的情況並不少見,此時必須做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是否為癌症。近年來,細胞學已發展為一獨立的診斷醫學,其可靠性很高。但在習慣上,一般認為細胞學檢查的結果不能作為治療的依據,除非臨床上有困難,仍需要進一步施行病灶穿刺或開刀採取標本做病理組織學的最後檢查確診。

最近,結合內視鏡與超音波檢查可以直接從可疑部位採取腫瘤細胞或組織來做細胞學或組織病理學檢查,顯著提高了診斷的精確度。<

組織病理學檢查的功用包括:鑑定腫瘤的種類、分化程度、惡性度(Grade);腫瘤的大小、侵犯的範圍、淋巴轉移、遠處器官轉移(Stage);開刀的適當性及完整性;以及治療的效果等。在具有相當規模的醫院裡,惡性腫瘤的治療通常由集合各專科的醫療團隊來負責,在治療前後,會透過所謂的聯合討論會來討論病情,以取得各科專家的認同。再這個會議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為再次確認腫瘤的組織病理學變化。另外,若病人轉院時,該院的醫師在開始給病人做重大治療時,亦有責任調閱先前的檢查資料(尤其是組織病理切片),以作為治療的依據。

常規的組織病理學檢查,是將組織以福馬林液固定後,由病理醫師切取具有代表性之組織作成臘塊,用切片機切成很薄之切片,以H&E染色後,置於光學顯微鏡下檢查。有時在開刀中急於要知道腫瘤之大概變化,可做快速冰凍檢查,約在三十分內即可得到報告。

組織病理學檢查除了一般的顯微鏡鏡檢外,常需利用特殊化學染色、螢光染色、免疫化學染色、分子生物技術,甚至電子顯微鏡等來幫助診斷,相當耗時耗力。

* 腫瘤標記檢查

由胚胎性細胞或腫瘤細胞所分泌的特殊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因為首先由腫瘤組織中被分離出來,且與特定腫瘤有密切關係,因此被稱為腫瘤標記。當病人罹患惡性腫瘤(癌症)時,這些特定物質在血液、尿液以及癌變的組織中,可能會大量增加。因此,檢查這些特定物質,對診斷癌症非常有幫助。除了血液的檢測外,做組織病理學檢查時,也常利用免疫化學染色技術來研究腫瘤組織中特定腫瘤標記的表現,作為診斷時的參考。目前常用的腫瘤標記不下三、四十種,但並非每一種腫瘤標記之特異性及敏感性均很可靠,因此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對其正式應用於診斷有相當嚴格的規範。(審訂者註:大部分的檢查在台灣也不被列為健康保險的給付項目。)這些檢查的意義有下列三種。

觀察高危險患者的病情經過

腫瘤標記不只是在癌症患者可呈陽性反應,健康人或非癌症病人也有可能呈陽性反應。因此,此檢查結果呈陽性反應時,並不代表病人罹患癌症,也不能因呈陰性反應就排除罹患癌症的可能。所以,一般癌症的篩檢不會做腫瘤標記檢查。

對於已患有某種疾病且發生特定癌症機率較高的患者(高危險群),定期做血液之腫瘤標記檢查,可以早期發現癌變。例如肝硬化和慢性肝炎(B型、C型肝炎等)患者,肝細胞癌變的機率據流行病學統計,明顯高於無肝炎病毒感染的人,故必須定期檢測血清中之胎兒蛋白(AFP)。血清中AFP的正常值為10 mg/dl以下,當肝細胞癌變時,會大量上升(可能高達數十萬或百萬以上)。若及時配合影像學檢查,可早期發現病情。(審訂者註:台灣地區乃慢性肝炎高度流行的地區,專家建議這些高危險群必須定期檢測血液中之胎兒蛋白及接受肝臟之超音波掃描,以利於早期發現肝細胞癌。)嚴重的病毒性肝炎病人,其血清中的胎兒蛋白亦可能會輕度增加,必須與肝細胞癌做鑑別診斷。另外,罹患睪丸畸胎癌之患者,其血液中之胎兒蛋白也會大量上升。

此外,曾罹患葡萄胎的婦女,手術後要定期檢測血液或尿液中是否出現大量的人類絨毛膜促性激素(hCG)。如果葡萄胎治療不完全或罹患絨毛膜癌時,hCG之濃度會大量上升。除懷孕期外,健康女性之 hCG為5IU/ml以下。

*高危險群具有易罹患某種特定疾病傾向的患者稱為高危險群。慢性活動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罹患肝細胞癌的比例,較無上述疾患者為高,故稱這些病人為肝細胞癌高危險群。

*α胎兒蛋白是妊娠早期胎兒血清蛋白的一種,正常成人血液中不含甲型胎兒蛋白。罹患肝細胞癌或睪丸之畸胎癌患者,其血液中之甲型胎兒蛋白可能大量增加。

高度懷疑癌症時的鑑別診斷

對於從臨床症徵、影像學表現及其他檢查高度懷疑為癌變者,可慎選特定之腫瘤標記來檢測,用以鑑別診斷是否已癌變或罹患何種類別之癌症。

例如,懷疑大腸癌時,可檢測CEA(癌胎兒抗原);懷疑胰臟癌時,可檢測CA19-9;懷疑卵巢癌時,可檢測CA-125;懷疑前列腺癌時,可檢測PAP(前列腺酸性磷酸脂脢)或PSA等。當然,視臨床病情需要,可同時做多種腫瘤標記之檢測。

正確解讀這些腫瘤標記的檢測結果,必須有專業知識,並且參考其他檢查結果。千萬不可道聽塗說及妄下診斷,否則徒增自身困擾。

觀察患者治療之預後

外科手術根除癌變組織後,為了早期發現癌症之復發,病人尚需定期接受術後腫瘤標記檢測及追蹤。癌症復發的早期,即使腫瘤體積很小,以其他的檢查無法偵測出腫瘤已復發,但病人血清中之腫瘤標記可能升高,可促使醫師做更進一步的檢查,進而做後續的治療。

以內科治療(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之病患,亦可根據腫瘤標記的檢查,來判斷療效或作為預後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