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推國際醫療葵花寶典 盼政府開放陸客醫療旅遊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815631
隨著疫情解封,跨境醫療漸漸重啟,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MET基金會)今正式發布全球第一本針對醫療旅遊全流程打造的《國際醫療服務價值鏈操作指引手冊》,同時呼籲在兩岸健康有序、不影響國安下,政府批准開放,重啟大陸民眾來台醫療旅遊。
台灣自2007年起推動國際醫療,期間雖累積豐富經驗,但醫療機構面對跨語言、跨文化、跨系統的服務挑戰,欠缺一套可複製、可訓練、可評量的標準流程,成為國際推廣的障礙。因此,MET基金會執行長吳明彥領軍編撰,導入服務價值鏈概念,把從計畫、行銷、到院前準備、接待、住院、住院後服務至保險理賠七階段建立明確操作指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執行長周艾齊說,這本書要是早點發表,自己以前推動國際醫療時可能就不用辛苦,特別是解決跨文化差異、保險公司請款等當時煞費苦心,這本手冊就像是業界葵花寶典,也期待未來更多海外民眾認識到台灣的高品質,讓病人安心來台就醫。
MET董事洪子仁說,除醫美外,不孕症、癌症、心導管、骨科等項目都是國際醫療最常見的項目,要爭取海外民眾來台就醫有利因素,不外乎是地理位置(航程三小時內)、語言可溝通、文化相近以及費用便宜,因此最有發展潛力的仍是大陸居民,當地一年約有700至800萬人願意赴海外就醫,呼籲政府在兩岸健康有序且不影響國安的前提下,可以批准開放大陸居民來台醫美、健檢等國際醫療項目。
他以自身親驗參訪經驗為例,羽田機場旁的診所吸引不少大陸遊客,現在大陸旅客多前往日、韓、泰等國做醫療旅遊,我國跟他國相比更具有語言相通優勢,期待在政府開放下有更多海外人士來台做醫療旅遊。相比一班旅客,醫療旅遊的產值高達5倍,希望在南向、歐美的政策發展下,也同步重視「西進」。
吳明彥也呼籲,我國醫療發達,呼籲經濟部、外交部行銷台灣時,也把醫療納入,讓國外知道不只有台積電,台灣醫療評比同樣在世界上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