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無力症之外科治療

轉載自新光醫院胸腔外科黃克明醫師肌無力症俱樂部20期會訊

何謂肌無力症?

  1. 重複動作後,肌肉無力,容易疲勞,經休息後可恢復。
  2. 病程不易預期,經常有自發性緩解,以及隨之而來的復發。

肌無力症生理學

  1. 肌無力為肌肉交界處之自體免疫疾病。
  2. 自我產生抗體佔據乙醯膽胺接受器。
  3. 如何引發自體免疫,原因不明。

肌無力症流行病學

  1. 肌無力是不常見疾病,每十萬人中發生率有0.5至5人。
  2. 無種族及地域性關係。
  3. 女性病患居多(男比女約2:3)
  4. 任何年齡均可發生,其中女性好發年齡為20-30歲,男性為50歲以上。
  5. 遺傳因素:如年輕肌無力與組織配合抗原HLA-B8有關連,而肌無力合併有胸腺瘤之年紀大病患與組織配合抗原HLA-A2,A3有關連。
  6. 常併存於其他自體免疫性疾病如,凸眼性甲狀腺腫大,樵本氏甲狀腺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惡性貧血。
  7. 10-15﹪肌無力病患並存有胸腺瘤;30-50﹪胸腺瘤病患併發有肌無力症狀。

診斷肌無力

  1. 依靠臨床表現之病狀,病徵。
  2. 單一肌纖維肌電圖檢查:90﹪輕度,100﹪中度及重度肌無力,呈現陽性。
  3. 抗乙醯膽胺脢藥物試驗:85﹪眼型,95﹪全身型肌無力,呈現陽性。
  4. 抗乙醯膽胺受器抗體檢測:64﹪眼型,89﹪全身型肌無力,呈現陽性。
  5. 並非所有肌無力在這些檢測都呈現一致之陽性反應。

肌無力OSSERMAN臨床分級

分級

臨床症狀

眼型肌無力:

只是侵犯眼外肌肉

輕度全身型肌無力:

全身無力,但不影響呼吸肌肉

中度全身型肌無力:

明顯出現肌無力,無法運動

急性猛爆性肌無力:

六個月內快速發作,並影響到呼吸肌肉

遲發性全身型肌無力:

在兩年內或兩年以上,漸進演變成重度肌無力

胸腺與肌無力之關連

一、80﹪肌無力病患,其胸腺出現增生或胸腺瘤之病變。

二、 其胸腺存在有抗乙醯膽胺接受器及抗橫紋肌抗體。

三、胸腺內存在有類似肌肉之細胞。

四、肌無力病患在接受胸腺切除後,普遍病情可以得到改善。

治療肌無力

  1. 抗乙醯膽胺脢藥物:Mestinon,Neostigmine,Tensilon。
  2. 免疫抑制劑:類固醇,Azathioprine。
  3. 血漿替換術:用來做開刀前準備,減輕肌無力危象。
  4. 胸腺切除術。

胸腺切除術歷史回顧

一、1911年3月6日,德人Sauerbruch首次經由頸部切口切除胸腺,使一位肌無力病患病情得到改善。

二、1939年5月26日,美人Blalock首次經由胸骨切開切除胸腺, 成功的使一位19歲女性肌無力合併有胸腺囊腫病患,病情得到改善。

肌無力手術適應症

  1. 50歲以下全身型肌無力病患。
  2. 早期眼肌型肌無力病患;或者眼型病患經一連年藥物治療,停藥後再復發者。
  3. 並存有胸腺瘤之肌無力病患。
  4. 50歲以上之肌無力病患,因手術效果不確定,可選擇適當病患嘗試之。
  5.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則主張所有肌無力病患,不論年齡及嚴重度,均適合接受手術治療。

胸腺切除方法

  1. 經由胸骨切開,切除胸腺。(1939,Blalock)此種傳統的手術方式,其治療效果, 已得到肯定;但較不被接受的地方是因必需切開胸骨,術後的疼痛問題將影響呼吸, 故手術後必需在加護病房接受照顧,造成病患的恐懼,只要度過此段時間即可復原, 但也因此讓病患不敢貿然嚐試。此種手術方式多針對胸腺較大,頸部較粗短的患者, 住院期約10天至2星期左右。
  2. 大量胸腺切除術。(1988,Jaretzki)根據人體解剖發現;從人體前縱隔腔, 包括心包膜周圍、肺部靠進中線的地方、氣管、甲狀腺周圍; 這些脂肪組織中都可找到胸腺的組織及細胞存在;因此把胸腺及可見的脂肪組織都切除掉, 故稱為大量切除術。手術方式是在頸部作一橫的切口,同時在胸部作兩個縱的切口, 將胸腺及脂肪組織都切除,因為此種手術'方式,傷口很大,常造成術後傷口不美觀,病患更是望而卻步。 目前只有Jaretzki在做,其他的胸腔外科及整型外科都不採用。
  3. 經頸部切口,切除胸腺。(1988,Cooper)此即迷你胸腺切除術。Cooper回顧文獻記載, 他自己設計一種撐開器材,在手術中用來把胸骨撐開往上吊, 透過頸部切口可以清楚的看到胸腺組織及旁邊的結構; 當年他以此種手術治療了100多名病例。近10年以來,發現此種手術的療效與傳統方式結果相同, 故最近廣為美國各醫學中心所大量使用。但是此種手術方式並非適用於每個病患,必須經過挑選原則, 如果患者的胸腺太巨大或存在有胸腺瘤就不合適,又如頸部粗短肥胖的患者也不合適使用此方法。 目前所使用此種手術方式的病患仍以年輕女性,身材較纖細,胸腺中等不太大,才可考慮使用此方式。
  4. 此種手術特點是時間約可節省1.5小時,術後不須放置引流管,不須拆線,不須住加護病房, 出血少,傷口小,不須呼吸器,術後1-3天即可出院,既可節省醫療耗材,減輕患者的痛苦。

  5. 經由胸腔鏡,切除胸腺。(1993,Sugerbaker)這是一種較新的手術方式。 199年Sugerbaker以胸腔鏡配合視訊系統切除胸腺的治療方式,但也有其限制。 接受此種手術的病患必須胸腔肺部無任何沾粘,麻醉時以支氣管鏡插入(一般係以氣管鏡), 讓一側的肺部在手術過程中完全萎縮,以便利於手術操作。手術時必須在胸壁作三個切口, 因為胸腺上端與甲狀腺連接在一起,並自頸部切口取出胸腺。此種手術的限制是如果胸腺太大, 或是橫跨到對側,接近肺門處,可能很難全部摘取乾淨,且術後必須使用胸腺引流管,目前較不考慮使用, 未來如考慮使用仍然有其挑選病患的選擇性。

新光醫院三年來的41位病患統計資料顯示,包括有單純肌無力28位,且以女性居多,胸腺瘤4位, 也有兩種狀況都有的,仍以女性為主;其中35位採用傳統胸腺切除手術, 去年(87年)開始嘗試使用迷你胸腺切除術,至今有6個病患, 患者仍以31-40歲的年輕女性居多。而有一部份病患只有胸腺瘤,並無肌無力症狀的病人, 在手術時仍會將胸腺一併切除,否則有可能在術後產生肌無力症狀;因為胸腺瘤是一種侵犯性腫瘤, 它可會侵犯到其周圍器官,所以必須整個切除。

肌無力DeFILIPPI之手術後分類

分類內           容
完全緩解,不需藥物。
無症狀,藥量減少。
進步,指症狀減輕或藥量減少。
無變化。
症狀變嚴重。

肌無力外科治療結果

一、20-50﹪永久緩解(10-20﹪不需服藥;15-30﹪需小類服藥;)35-50﹪病情改善;10﹪病情無改善;少數病情惡化。

二、多半是屬於延遲性改善,此種緩解是長期一輩子的緩解;在術後3至5年內產生。

三、根據一項電腦統計,配對性,回溯性研究,無論在緩解或存活方面,手術治療的結果均優於單獨藥物治療。

  1. 通常單純之肌無力比存有胸腺瘤之肌無力,其手術治療的緩解率及存活率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