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預防接種
小兒科林姃慧醫師
醫學進步的速度日新月異,使得許多傳染性疾病可以治療,可以預防,不再是不治之症。 其中預防針的接種(疫苗接種)更是佔了預防醫學中重要的地位。在過去數年之中, 製造疫苗的技術有很大的進步,接種後的效果與併發症的知識也增加了很多, 所以可說是非常安全又有效的措施。各地區所需接種的疫苗不盡相同;在台灣, 正常接種計劃表可參考以下附表。各位家長應盡量按時接種,如果有疑問, 可以就近詢問衛生所或小兒科醫師。
一、卡介苗
是一種減毒的活性牛型結核桿菌疫苗,其意義在於增強人體對結核病的抵抗力, 預防粟粒型結核及結核性腦膜炎。對象以新生兒及學齡前兒童為主。台灣目前結核病仍未完全消滅, 隨時皆有被感染的可能,所以儘可能於出生不久即予接種。
※接種卡介苗後之反應及注意事項
1、接種後 7-14天在接種部位有紅色小結節。
2、紅色小結節逐漸長大,微有痛癢,4-6週後可能變成膿包或潰爛,在處理潰爛時不可擠壓或包紮, 只要保持清潔,用無菌紗布或棉球擦拭即可。
3、經2-3個月潰瘍自然癒合,有時同側腋窩淋巴腺會腫大,請醫師檢查。
二、小兒麻痺病毒疫苗
台灣目前使用的是口服形式的疫苗即沙賓疫苗,它被廣泛使用的理由在於它能產生腸胃道的免疫力。 因為小兒麻痺症傳染過程中,必須在腸胃道繁殖,而腸胃道的免疫力能抑制此種繁殖, 以阻止該病毒經由糞便之排洩而散佈。故廣泛使用活性疫苗,不但能免於個人感染, 同時還可以消除病毒在社會中之傳播,因此社會上之發病率可隨之減少。
※注意事項
1、口服疫苗使用前後半小時不可吃任何東西。
2、口服疫苗不能注射。
3、當兒童患腸胃病時,延緩使用。
4、接種口服疫苗後,約三百萬人中有一個會發生麻痺,而且以成人得到的機會較多。
三、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三合一疫苗)DPT 疫苗
百日咳因為有被動免疫(因為母親的抗體,不能經胎盤傳給嬰兒),所以應早一點實施。 為了配合它,所以白喉、破傷風及口服小兒麻痺疫苗,都一起於嬰兒二個月大時接種。
非細胞性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疫苗(DTaP)
DPT三合一疫苗中的百日咳疫苗,是由百日咳菌體得來,副作用較大,使得病人注射後常有發燒、 哭鬧不停,甚至會引起痙攣的現象,一般父母往往會視為畏途,降低接種意願。 日本在前幾年已發展出一種非細胞性百日咳三合一疫苗(DPaP),其製造過程不是取自百日咳菌體, 而是取自百日咳的菌素(toxin),在日本、美國等先進國家都證明DTaP的效果很好,且副作用相當低。 在台灣也做過相同研究,在嬰兒2,4,6個月以及一年後追加一次,發現其效果比DPT還好一點,但發燒、 痙攣的現象大大減少,不久會在市面上出現,父母接種三合一疫苗的意願會大大的提高, 而且由於三合一疫苗所引起的醫糾也會減少。這種疫苗最近才問世,俗稱第二代三合一疫苗。
※什麼情況不能接種三合一(DPT)疫苗?
1、發高燒。
2、患有嚴重疾病。
3、病後衰弱,有明顯營養不良。
4、患有心臟血管系統疾病、腎臟、肝臟疾病者。
5、患有進行性痙攣症或神經系統可能有問題者。但已不再進行的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性麻痹等,則不在此限。
6、對DPT、DT或Td疫苗的接種曾有嚴重反應者。
7、目前尚在服用或接受會減低身體抵抗力的藥物或治療,如抗癌藥物或輻射治療,及服用腎上腺皮質素者。
8、六歲以上。
※接種疫苗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及注意事項DPT
◎接種以後局部常有紅腫、疼痛的現象,兩天內可能會有輕度發燒、全身不適的感覺,偶有食慾不振、 嘔吐、輕微下痢症狀,通常2-3天會恢復。
◎根據國外的統計,接種DPT疫苗的兒童,每300人中有1人會燒至40℃或以上,可請醫師處理。
◎少數人在接種部位會發生膿瘍,父母必需注意觀察,如接種部位紅腫、硬塊不退或持續發燒, 則必需請醫師處理。
◎另外每100人約有1人可能出現持續性的哭鬧3小時以上,每 900人中有1人有異常尖銳的哭鬧。
◎有一些少見的較嚴重反應,如11萬人中偶爾發現一個是比較嚴重的腦部神經問題, 31萬人中有1個屬於永久性的腦病變,所以要注意,如果小孩經醫師診斷不能接種疫苗時, 就必需遵照醫師的建議。
◎DT和Td疫苗的反應並不普遍,通常只是疼痛和低度發燒。
◎疫苗應保持在2℃-10℃冰箱,若放置高溫或反覆凍結溶解時,效力速減。
◎如果注射的計劃有遺漏,或因故中斷的情形發生時,不管距離上次注射時間有多久,都不必從頭開始。
四、麻疹疫苗
最適當的年齡應在十二個月以後,因為那個時候,母親給嬰孩的抗體已全部消失,接種不受影響較有效。 但在台灣有一部份嬰孩,的其得自母親的抗體卻在七八個月大、甚至6個月大時都已消失, 所以可能要提早接種。目前台灣衛生署規定9個月大時打第一劑, 15個月大時打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疫苗。
※什麼情況不能接種麻疹疫苗?
1、患有嚴重疾病者。
2、免疫能力不全者。
3、正使用腎上腺素及抗癌藥物者。
4、孕婦。
※接種的注意事項
- 根據1994年美國紅皮書,如曾經注射過血漿或輸血(全血), 則要等七個月或六個月以後才能接種麻疹疫苗,以免疫苗失效,注射過靜脈免疫球蛋白者(IVIG), 要等11個月以後才能接種。
五、日本腦炎疫苗
本病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以蚊子為傳染媒介,人類和豬牛羊雞等家飼動物都可被感染。
現在規定滿一歲3個月,在春天接種第一劑(每年3-5月);隔二週接種第二劑。 隔一年追加一次,於入小學時,再追加一次才算完成。
※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後可能發生的反應
1、因為不活性疫苗反應較小,局部反應在接種部位有發紅、腫脹、疼痛。
2、偶有全身反應,如發燒,惡寒,頭痛及倦怠感,經2-3天會消失。
3、發生嚴重的反應機會很低,約百萬分之一,導致死亡約千萬分之一。
六、肝炎疫苗
台灣地區國民在40歲時已有90%的人感染過B型肝炎,但大部份的人都產生S抗體;約有15-20%的人, 仍繼續帶有病毒成為帶原者,約有300萬人。而年幼感染比年長感染者易變成帶原者。 現已知約有40%的帶原者,是由B型肝炎S抗原陽性的母親在生產前後感染的。如果母親的e抗原為陽性, 傳染性更高,其新生兒約有90%被感染成為帶原者,估計每年約有3萬左右的新生兒成為帶原者; 所以新生兒是B型肝炎預防的主要對象。
預防勝於治療,記得喔!
附註:據邱醫師及小兒科醫師表示,肌無力症小朋友之預防接種與一般兒童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