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析離術用於肌無力症之療效

神經科葉建宏醫師

肌無力症,基本上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就是身體因體質關係產生一些不正常的物質(叫做"抗體")卡在神經與肌肉之間,影響正常正常的神經肌肉傳導,以致出現無力的症狀。目前治療肌無力症,除了用Mestinon(抗乙醯膽鹼酵素)強行增加神經肌肉傳導以拮抗這些抗體的"搗蛋",治本之道乃在於減少抗體的產生以及除去已生成的抗體。前者可以用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及胸腺切除術,至於欲除去已生成之抗體,則需仰賴血漿析離術。

正常人的血液中可分成血球及血漿兩部份,其中血漿內包括了身體內全部的蛋白質,肌無力症病人體內的抗體也分布於其中。而血漿析離術即是把血液抽出來,將這兩種成分以離心或過濾方式加以分開。傳統的血漿析離術(又稱"血漿交換術")是把分離出來的血漿,完全丟棄,再由體外打入其他人的正常血漿。如此的治療方式可以輕易的除去那些不正常的抗體,但最大的缺點就是再於有可能出現輸血不良反應(例如:過敏反應,肝炎,甚至愛滋病。)因此,此法現已漸式微。目前,最新血漿析離術,是把全部分離出來的血漿再以"過濾管"加以處理,濾過去的正常血漿全部回收再打回病人體內,而殘留再管內的剩餘血漿則將之棄去,其內即含有大部份的抗體。此法,因大部分正常寫漿皆可以回收,而不須輸入他人的血漿,因此不會有輸血反應的顧忌,又可以除去那些抗體;固此法現已是血漿析離術的主流了。

新光醫院神經科在國內率先於科內獨力引進此項治療及操作。自199311月初開始進行此項服務,迄883月止已進行149次療程,有80﹪病患之病情顯著進步,其中又以有呼吸困難的病友反應尤佳,而其他四肢無力或眼肌無力之病友反應略差,大約在七成左右。

在進行此項治療的同時,我們不僅每天詳細評估及記錄病友的身心狀況,更定期測試體內"抗乙醯膽鹼受體抗體"(即引起"肌無力"的兇手)及各部分內臟的基本功能,希望客觀地了解該項治療的療效及可能的影響!

結果發現全部病友體內的抗體濃度在歷經4~5次治療後,抗體皆呈現有如"下陡坡"般明顯地下降大約可以洗掉4~5成的抗體。同時,相對於病友們的臨床症狀也有相當程度的進步。尤其其中是有20位病友於住院中曾出現呼吸衰竭的危險情形,皆能在治療之後迅速脫離呼吸器,自行呼吸。

治療過程中,除了2﹪左右案例出現暫時性血壓偏低及1個病人對抗凝血劑(Heparin)過敏外,其餘皆無明顯的不適。尤其是全部的療程大都在觀查室內由專業的神經科醫師及護士全程監控、執行,使得安全性更有保障。

不過,話說回來,並非單靠血漿析離術就可治療肌無力;關於肌無力症的治療根本之道仍在於規則地藥物治療及適時的外科配合。血漿析離術的應用特別是在病情長期控制不佳或急性惡化時有其獨特的價值。因此,在此鄭重呼籲各位病友,長期規則服藥與醫師互相配合才是對抗肌無力症的最佳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