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新法脊椎重建手術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蔡明成醫師

 

骨質疏鬆症為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尤其對於停經後的婦女而言,因為體內荷爾蒙的改變,骨質再生的速度比不上骨質流失的速度,所以骨頭的密度隨之降低。疏鬆的骨頭再加上外力或重力的作用,自然容易發生骨折。此類型的骨折,全身的骨頭無一倖免,但是以髖骨及脊椎骨尤甚。因為這兩部分的骨頭肩負著支撐全身重量之重責大任。脊椎體的高度會因骨折及重力的壓迫而較原來的減小。我們稱之為壓迫性骨折。除非經由外力撞擊,否則此種脊椎體高度的改變是呈漸進式變化,表現在病人的身上往往只有背痛或腰部痠痛。特別是在站立或行走時尤甚,但是躺臥休息時,疼痛卻能獲得減緩。

要診斷這類型的病人並不難,經由簡易的X光攝影及骨質掃除即可得知。如果懷疑神經也遭受壓迫,則可加做電腦斷層攝影或核磁共振掃瞄以確定之。

談到如何治療脊椎壓迫性骨折,傳統上可分為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兩種。藥物治療,一般是給予荷爾蒙及鈣質的補充,再加上臥床休息。絕大部分的病症都會獲得改善。那麼,甚麼樣的病人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呢?答案是:如果這個病人臨床上表現出神經遭受壓迫的症狀,或經過一段時間的臥床休息,仍不見症狀的改善,則我們會建議病人接受手術以解除神經的壓迫,並且進一步固定上下節的脊椎,以防止其進一步的坍塌。

為什麼此種骨質疏鬆導致脊椎壓迫性骨折的病人,要如此謹慎其手術的進行呢?因為這類型的病人之所以會感到疼痛,是因為骨質密度的降低,造成脊柱無法繼續支撐身體的重量而導致骨折。而當力量再次傳至此骨折的脊椎體時,一些掌管痛覺的神經便會受刺激而造成疼痛。為了解決此問題,我們必需在此骨折脊椎體的上下節脊椎體植入支架,以期身體之重量能經由此支架傳遞,而不經由那節骨折的脊椎體。如此一來,自然可治癒疾病。但是,可想而知,在疏鬆的骨頭中植入支架,如同在沙地中打木樁,如何使支架能安安穩穩地固定在骨頭上而不致滑脫,直至目前為止,仍考驗著神經外科及骨科醫師們。

椎體重建術對於此類疾病提供了另一項有效的治療方式。它是經由皮膚,將醫療用骨水泥直接打入骨折的脊椎體內以強化骨頭的強度及密度。經由此種強化作用,脊椎體不但不會再進一步坍塌,脊椎的穩定度也得以保存,並且免除了脊柱內支架的併發症及後遺症。此種手術,無傷口,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快。疼痛緩解的成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不但沒有脊椎內固定器的缺點,也沒有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唯一要考慮的因素是先前脊椎體塌陷的程度。一般而言,若脊椎體僅存原先高度的三分之一以下,則不建議施行此種手術。當然,一項手術不可能完全無缺點。國外從一九八四年施行以來,的確有併發症的產生,但是發生的機率都很低。相較於傳統的脊椎內固定手術而言,椎體重建術無疑地提供給醫師與病人另一項更為安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