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義: 氣喘是一種長期慢性呼吸道發炎,反覆發生呼吸道,尤其是小支氣管阻塞的氣道疾病,因氣道對外界的刺激過度敏感反應而產生呼吸道平滑肌收縮,而造成呼吸道阻塞。
2. 臨床表現: 主要的症狀包括:(1)呼吸困難 (2)喘鳴 (3)胸悶 (4)超過一週以上的咳嗽。
3. 造成原因: (1)呼吸道發炎,呼吸道之上層粘膜腫脹。(2)呼吸道所產生濃稠的分泌物及呼吸道的肌肉會收縮,呼吸道變窄,使得呼吸困難(3)呼吸道具過度反應性,對很多刺激物皆起強烈反應,如香煙、花粉、冷空氣..等。
4. 結果:氣喘是一種慢性的呼吸道發炎疾病,有時可自行變好或經治療後改善,其症狀可維持相當久。如氣喘嚴重發作,須立即就醫,否則可能有生命的危險。
如何預防?
氣喘病的處理仍是首重預防,應考慮遺傳和環境因子,如:(1)有上呼吸道感染時應儘早就醫接受完整的治療,以免誘發氣喘發作。 (2)儘量減少或延緩胎兒和嬰兒暴露於過敏原。在懷孕時要避免攝取高過敏的食物,以減少對胎兒的刺激,例如牛奶、蛋、海鮮、花生等。嬰幼兒餵食也要注意避免高過敏的食物 (3)對於已知的過敏原須避免接觸 (4)居家環境的改善 (5)戒煙及避免二手煙 (6)攝取平衡而營養的食物,避免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 (7)避免空氣污染 (8)某些病人可因運動而誘發氣喘,尤其是較激烈的運動,或是在在乾泠環境下所從事的運動,預先以藥物預防劇烈的運動和氣候變化的不良影響 (9)有些藥物如,貝他交感神經阻斷劑,阿司匹靈類藥物會誘發氣喘,應避免此類藥物。
如何自我照顧?
1. 避免非過敏性和過敏性的刺激因素。
2. 過敏原無法避免時,則施行「減敏感治療」。
3. 適當的使用藥物,並注意藥物的副作用。
4. 生活環境的改善。
5. 避免感冒。
6. 避免壓力,學些自我放鬆的方法。
7. 有氣喘毛病的患者能每天接受尖峰流速測驗,測定每天吹出的呼吸量藉以評估病情。
什麼時候需要找醫師(醫護人員)?
如果發現自己有以下缺氧現象,感到窒息,說話困難,費力吸氣,嘴唇或指甲變灰藍色,呼吸時鼻孔會張得很大,無論有沒有咳嗽、哮喘的情形,都應該趕快就醫。或速緩解藥物沒有辦法持續作用很久或甚至沒有幫助,呼吸仍然十分急促而且費力,需及早就醫。另外要是醫生開立的藥無效,症狀仍持續時,或出現藥物的副作用,也要求醫。
鼻竇炎
1. 定義: 鼻竇與鼻腔之間的小通道阻塞或是發炎,導致鼻竇充滿液體或是膿液,而引發鼻子一連串不適的症狀。
2. 臨床表現: 急性鼻竇炎的症狀包括有頭痛、鼻塞、綠色或黃色鼻分泌物有時伴有血絲,口臭,發燒,嗅覺變差或喪失,視力模糊,鼻涕倒流,慢性咳嗽之現象,臉部感覺壓力、疼痛。上排牙齒疼痛。慢性鼻竇炎時,會有超過12個星期的上述症狀。。
3. 造成原因: 鼻竇炎最常見是發生在未治癒之急性上呼吸道炎、急慢性鼻炎、過敏之後,因正常狀態下,鼻竇內的黏液會排出到鼻腔中。當感冒或過敏時,鼻竇可能腫脹而致裡面的黏液無法順暢排出,結果導致發炎。或有機械阻礙鼻竇開口,如鼻甲肥厚,使細菌在鼻竇內繁殖,形成鼻竇炎。鼻竇炎亦可為齒源性感染,牙根與上頷竇底部很接近,細菌可能侵入鼻竇。
如何預防?
1. 應治療過敏、感冒、或流行性感冒
2. 避免過敏源。
3. 睡眠時,頭部保持高於身體,幫助鼻竇引流。
4. 不要抽煙,避免二手煙,或充滿髒空氣、灰塵的地方。
5. 不要用力擤鼻涕。一次擤一邊,可防止內耳形成壓力,使細菌跑到更深的地方。
如何自我照顧?
1. 家裡空氣應該保持潮濕。
2. 吸入蒸氣,熱水浴、放溫濕的毛巾在鼻子上,可以減輕症狀。
3. 每天喝至少八到十杯的水,可以稀釋黏液,保持流暢性。
4. 可口服鼻塞藥或鼻噴劑可以幫助你呼吸順暢。一次使用不要超過三天,因為會引起的反彈反應,反而會讓症狀更嚴重。
5. 除了因過敏引起的鼻竇炎外,否則不要服用抗組織胺。
6. 可服用普拿疼或阿司匹靈緩解頭痛(二十歲以下兒童需避免服用阿斯匹靈)
7. 用食鹽水漱口,減輕因鼻分泌物往後流所引起的喉嚨痛。。
8. 用鹽水清洗鼻子,一次用一個鼻孔,洗出黏液和細菌。可以買生理食鹽水或把二分之一茶匙的鹽加在約240公克的溫水中。使用滴管或洗鼻器把食鹽水噴入鼻中清洗,一天二到四次。
什麼時候需要找醫師(醫護人員)?
如有臉部腫脹疼痛,發燒,或視力模糊,可能是危險性的感染。如果症狀持續七天以上沒有改善或惡化,則應立刻求醫。醫師會評估是否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療, 及決定您是否需要接受積極的內科療法,或者外科手術治療。